施工準備:包括熟悉施工圖紙和技術要求,對施工現場進行勘察,準備所需的施工材料、設備和工具等。同時,要對參與施工的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安全培訓。
拼裝胎架設置:在鋼連廊設計位置投影下方設置拼裝胎架,選用合适的型鋼墊高并對地面高差進行找平,輔助拼裝起拱。
鋼連廊拼裝:将鋼連廊的各構件在地面拼裝胎架上進行拼裝,完成焊接、油漆等工作,可利用塔吊等設備輔助安裝。拼裝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構件的尺寸、位置和焊接質量等。
提升設備安裝:根據提升方案,在鋼連廊上設置提升吊點,安裝液壓提升器、鋼絞線等提升設備,并連接好計算機控制系統和傳感監測系統。
提升分級加載:以計算機仿真計算的各提升吊點反力值為依據進行分級加載。各吊點處的液壓提升系統伸缸壓力緩慢分級增加,依次為20%、40%、60%、80%等;在确認各部分無異常的情況下,可繼續加載到90%、95%、100%,直至鋼結構單元全部脫離拼裝胎架。
結構離地檢查:鋼連廊離開拼裝胎架約150mm 後,利用液壓提升系統設備鎖定,空中停留 12 小時作全面檢查,包括吊點結構、臨時支撐承重體系、**結構和提升設備等,一切正常後,開始正式提升。
整體提升:啟動液壓提升系統,在計算機控制系統的作用下,各提升吊點同步提升鋼連廊,提升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傳感監測系統反饋的數據,實時調整提升速度和各吊點的受力情況,确保鋼連廊平穩提升。
結構拼接檢查:提升至距牛腿或設計對接位置一定距離處停止,再次複核所有對接點的标高、軸線是否準确,然後繼續提升到位,将鋼連廊的弦杆與牛腿等對接構件進行校正并焊接。
安裝後補杆件:端部斜腹杆等一些杆件可能設置為後裝段,待主桁架提升到位,上下弦杆定位焊接後,根據實測長度對後裝段現場下料後安裝,使鋼連廊形成整體穩定的受力體系。
拆除提升設備及臨時杆件:完成鋼連廊的安裝和焊接工作後,按照規定的順序和方法拆除液壓提升器、鋼絞線等提升設備以及臨時支撐、拉結杆件等,并清理施工現場。